0

立足“五網融合” 京東云助力大同數智進階

202307/2614:56
2023-07-2614:56
來源: 新華網

立足“五網融合” 京東云助力大同數智進階

核心提示: 從時光中走來,北魏京都“轉身”數智大同,奏響了“大有不同”的智慧城市新樂章。

從時光中走來,北魏京都“轉身”數智大同,奏響了“大有不同”的智慧城市新樂章。

“數智時代的智慧城市建設,大同趟出了‘五網融合’的新路。”7月20日,在2023大同智慧城市專家研討會上,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指出,作為山西省第一批新型智能城市試點市,大同2022年以來按照“五網融合”的頂層設計,依托京東智能城市操作系統,打造了先進的數字底座,在城市狀態一網感知、城市數據一網共享、城市治理一網統管、民生服務一網通享、產業服務一網通智方面創新突破,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建設成果。

數據先行:夯實底座 疏通活水

“智慧城市的關鍵,在于數據的有效采集與利用。”京東集團副總裁、IEEEFellow鄭宇表示,“五網”通過信息流轉、三屏聯動和虛實映射的數字孿生,助力城市各部門高效協同,服務城市經濟發展、基層治理、城市應急、生態環境、交通管理等各領域發展,激活城市自我演進。

(大同智慧大屏)

無處不在的數據,賦予了大同超強的感知能力。在這個城市里,各類智能感知設備被布置在燈桿、供水管線、天然氣管道和井蓋上,與5000余路攝像頭一道,為城市裝上了“五官”。以傳感器為中心的感知,時刻記錄著城市的數據律動。而以人為中心的感知,也從城市的四面八方匯聚而來,既有市民通過“12345”和“市民隨手拍”上報的線索,又有網格員與網格長在基層收集的信息,還有實時城市輿情以及線上線下購物者產生的消費數據……一個個數據活水,高效“灌溉”城市狀態一網感知。

繼土地、勞動力、技術和資金之后,數據被定義為第五生產要素。增強“數據能力化”,大同首先夯實了“數字底座”,接入26個市直部門數據,建立歸集、主題、專題等數據池與基礎數據湖,總承載數據18億余條。后續,大同還將沉淀城市知識體系,以實體化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組織數據,形成靈活調用、自由組裝的積木數據組件,提升數據利用效率。

這個統一的數字底座,打通了部門間的數據壁壘,推動政企數據治理融合,鼎力城市數據一網共享。其背后的核心“引擎”,是京東智能城市操作系統。該系統誕生于京東豐富而扎實的場景之中,支撐海量信息安全管理和高效處理,在管理京東超過1500個倉庫、超過1000萬自營商品SKU、實現庫存周轉天數30天左右的錘煉中,帶著高效、極致、有韌性的數智供應鏈基因,服務于城市管理。智能城市操作系統,支持河北雄安新區構建塊數據平臺,也支持了上海等超大體量城市構建數據基石,可滿足大同市未來5年的存儲和算力需求,為城市治理、民生服務、政府運行等創新應用提供國際領先的數智底座,深度服務城市治理現代化變革。

多元共治:城市治理 一網統管

“填表不再是難事兒。”順利處理了一起網格事件后,古城街道長青社區的邢寶慧,熟練地登陸智慧網格通App,完成了拍照、上報、填表等工作。這位55歲的網格員感慨,“如今收集數據,不需要自己一條條錄入,點擊‘數據智能填充’,它就幫我填完了。”

對此,當地一位政法委工作人員表示,針對基層數據采集難、問題發現難、處置協同難等共性問題,大同市建設了基層網格化系統,接入一網統管平臺。以數據智能回填而言,原先需要反復采集的信息,現在簡單更新即可完成,可節約網格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。

(網格員處理居民事務)

誠如其言,智慧網格通App往深處走,往實里做,讓基層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越走越通暢。該系統上線以來,各部門累計調用、回填平臺數據150萬余次,基層表單填報效率、查詢時間縮減80%以上。這個手機小屏端的應用,與中屏端一網統管聯動指揮系統和大屏端社會治理系統,形成三屏聯動,已服務全市5379個網格,5529名網格員,月均上報事件超過40000件,處置率超過99%,助力大同市順利通過省檢查組關于社會治理試點城市的抽項檢查。

“會填表”的智慧網格通App,成了網格員的好助手,聽得懂大同方言的12345熱線,則成了市民的貼心人。2021年,京東云基于人機交互平臺“言犀”,服務大同市全新升級12345智能熱線,借助京東云的智能政務熱線產品,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到政務熱線的全流程中,從接到用戶需求、判斷用戶問題,到創造工單給相應的委辦局,并跟蹤工單執行,在智能化全閉環的基礎上,日均呼入總量增加了31.7%。

大同智慧城市建設,從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入手,落實“一網統管”,整合政法綜治、城管等城市治理工作,將12345、綜治網格化平臺、數字城管、市民隨手拍等多元共治系統,統一接入一網統管平臺,實現了一張網絡管全城。同時,還將不同來源的事件,進行AI辯重、自動分撥、智能問效,大幅提升治理效率,探索“一個中心管全域”的新模式。

服務為民:政民互通 智慧升級

厄爾尼諾攪動下的暑期,全球多地氣溫屢創新高。憑借盛夏平均26攝氏度的“清涼”優勢,大同成為熱門避暑“打卡地”。僅云岡石窟一地,日均接待游客與2019年同期相比,就增長了近50%。當地交通運輸部門預計,大同南站或將迎來開站以來最繁忙的暑運客流高峰。

“旅客雖多,景區卻井然有序,并不堵。”來自北京的王先生點開“天下大同”App的文旅直通車板塊,景區排隊實時地圖隨之呈現在手機上。在得知恒山景區下午人流量回落,周邊停車場承載量豐富的信息后,果斷奔赴恒山,并感慨“小App,有大用。”

(天下大同App)

民生服務一網通享。由京東云提供技術的“天下大同”App,聚合了城市治理、同城服務、新聞資訊等各類民生板塊,自去年10月上線以來,已上架全部主流應用市場,累計用戶32.26萬名,日均活躍5437人次,月活6.4萬人次。其中,政務辦事板塊,已接各類“企業開辦一件事”“民眾最多跑一次”等服務事項,成為大同市民的政務服務入口、城市治理通道和民生改善窗口。

如今,京東云秉承智慧城市合伙人定位,帶動大同市形成以呼叫標注、數據中心雙輪驅動的特色化產業鏈條,涌現出京東北方區智能算力中心、京東金融全國客戶服務中心、京東物流客服全國二中心等一批全國性、代表性的優質企業,已累計帶動就業3000余人,新增就業崗位數千個,規劃就業崗位過萬個,并積極響應山西省“一企帶一鏈,一鏈帶一片”號召,激發企業發展的“乘數效應”。

智慧耕耘,靜待花開。繼2021年入選山西第一批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后,大同新型智能城市(一期)被列為山西省2022年省級重點工程項目,并成功入選工信部2022年度數字政府典型案例,和2022年“數字治理.智慧賦能”全國城市數字治理創新案例。未來,大同將持續強化市域社會治理,讓城市治理更加精準智能,深扎百姓服務,讓百姓生活更具獲得感,提高營商環境,讓企業服務更加高效貼心,打造智慧城市的“大同標案”。

站在時光的節點回望,正是無數個歷史的一瞬,才書寫了中國史詩般的篇章。恰如2500年前的平城,肇始魏晉氣魄。步入新時代,“數智”新大同,也在數字中國的號角聲中,以“五網融合”助推智慧城市發展進階,讓一切大有不同。

關鍵詞:

為你推薦

999热在线精品观看全部|日韩电影一区二区|日本久久久久久|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区